INVITATION
会议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度环境与可靠性工程作为装备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对提升装备质量与可靠性、提高效费比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装备服役环境愈加恶劣、功能性能更加复杂,而成本费效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亟需强度、环境与可靠性技术升级换代。为进一步推动强度环境与可靠性专业发展,促进强度环境与可靠性领域高水平学术交流,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联合主办的“中国航天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信息网2025年学术交流会”与“第三届复杂装备可靠性工程与科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模型验证与确认专题研讨会”定于2025年9月19~21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本届会议以“创新引领,AI赋能,共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主题,邀请强度环境与可靠性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资深领域专家等做大会报告,同期组织分论坛和专题论坛等丰富活动。欢迎广大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踊跃参加。
INVITATION
会议主题
主要议题
01
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技术
1)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结构强度与试验技术
2)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复用性能评价体系
3) 结构静强度理论分析、试验与仿真技术
4) 结构动强度理论分析、试验与仿真技术
5) 结构热强度理论分析、试验与仿真技术
6) 复合材料结构跨尺度强度评估技术
02
环境预示、模拟与控制技术
1) 力学环境预示、试验与控制技术
2) 空天环境探测与模拟技术
3) 深远海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
4) 电磁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
5) 气候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
6) 综合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
03
先进测试技术
1) 基于人工智能的损伤识别与评价技术
2) 多物理量参数智能感知技术
3) 结构在线状态监测与评估
4) 力热响应参数先进测试技术
5) 极端环境新型传感测试技术
04
实战化试验评估技术
1) 基于实战化的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综合鉴定技术
2) 战场目标毁伤效果及实战化靶标可靠性评估技术
3) 装备复杂实战环境及边界考核条件综合模拟试验技术
4) 面向实战的装备通用质量特性在役考核与评估技术
05
数字化试验技术
1)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技术
2) 多专业虚实融合试验技术
3) 试验全链路大数据管理与深度应用
4) 数字模型校验与鉴定技术
5) 数字化试验设计技术
6) 自主可控工业软件
06
先进试验设备研制技术
1) 试验装备数字化基座研究与设计
2) 自主可控的数字化试验装备产品
3) 复杂环境试验设备设计与制造
4) 极端环境试验设备设计与制造
5) 先进试验设备标定技术
6) 智慧实验室
07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
1) 系统可靠性理论
2) 可靠性统计
3) 可靠性数学
4) 可靠性物理
5) 可靠性设计
6) 不确定性量化
7) 软件可靠性
08
退化机理与失效物理
1) 力-热-化、腐蚀-老化等多学科退化机理
2) 加速退化机理
3) 疲劳损伤机理
4) 复杂系统多层级关联失效物理
09
可靠性试验与仿真
1) 可靠性试验理论与方法
2) 复杂综合环境等效模拟理论与再现
3) 可靠性加速试验理论、模型与技术
4) 可靠性试验验证与评估
5) 模型V&V
10
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
1) 自主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
2) 混合智能诊断与预测技术
3) 数据处理与多源信息融合
4) 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
11
可靠性工程应用
1) 工程装备系统
2) 电子信息系统
3) 量子系统
4) 智能系统
5) 生命系统及新兴系统
12
可靠性前沿与新兴技术
1) 人工智能
2) 多源数据融合
3) 数字孪生
4) 云计算
5) 物联网等共性支撑与新兴技术
INVITATION
大会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宇航学会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核学会核工程力学分会
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分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湖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委会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力学及环境工程专业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强度环境与可靠性
技术专业组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中船综合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研究所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
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北京航天希尔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试验检测分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重庆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上海标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奇石乐精密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大连新亮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曼索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利恩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睿拓时创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海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挚感(苏州)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宝利泰测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山东双测安全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无锡瑞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持续更新中)
支持媒体
《强度与环境》
《Journal of Reliabil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航天器环境工程》
INVITATION
大会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拼音排序)
顾 问
陈小前 陈学东 段宝岩 范瑞祥 胡海岩
李李东 李李杰 欧阳晓平 孙昌璞 唐李立
涂善东 王自力 辛万青 于登云 赵宪庚 左明健
委 员
艾邦成 鲍李珂 陈李刚 陈海鹏 陈洪波 陈建兵
陈坚强 陈龙淼 陈文华 陈新发 程李勇 程玉华
崔利荣 杜亦牧 傅立斌 高李亮 高李洋 郭李波
甘娥忠 韩李旭 郝李鹏 洪李军 胡昌华 胡殿印
胡彦平 黄洪钟 黄李琦 姬广振 姜李潮 蒋文春
贾李亮 康国政 康李锐 亢李战 李海波 李李浩
李李明 李明海 李李平 李振环 梁李军 林李京
刘才山 刘检华 刘李宇 刘志峰 龙新平 陆李峰
吕大刚 吕震宙 马李敬 孟松鹤 南宫自军
潘安君 潘李兵 潘尔顺 潘忠文 彭志科 邱志平
任立明 任占勇 任志英 荣吉利 荣克林 宋学官
索李涛 汤银才 仝宗凯 万李强 王从思 王李冬
王海林 王建民 王李晶 王梦魁 王清远 王少萍
王晓晖 韦冰峰 魏发远 吴德慧 肖坤建 肖世富
谢里阳 谢细明 轩福贞 阎李君 姚李雯 尹晓峰
叶雪荣 于开平 臧朝平 张建华 张显程 张义民
张东明 赵李鹏 赵李先 赵李宇 朱顺鹏 朱曦全
朱小龙 訾李斌 宗周红
大会主席
大会副主席
组织委员会
(按姓氏拼音排序)
鲍光珂 毕司峰 曹纪兴 曹立雄 陈传海 陈大圣
陈光宋 丁陈森 董文杰 董显山 方冠奇 费成巍
符修文 付付兴 高飞飞 贾新宇 关雪飞 郭高亮
韩丽丽 何佳龙 何振威 洪良友 胡恩来 胡书领
胡伟飞 黄承赓 嵇晓宇 郏维强 蒋高琛 孔雪峰
雷高霆 李博川 李贵杰 李海波 李际超 李高建
李高娇 李璐祎 李乃鹏 李李维 李晓阳 李孝鹏
李永波 李李哲 林起崟 林焱辉 刘李畅 刘李虎
刘李杰 刘李茜 刘信恩 刘李炎 龙湘云 罗伟峰
吕李昊 马晨阳 马远卓 苗李军 倪冰雨 裴李培
彭卫文 钱锦远 乔百杰 谯自健 秦李毅 秦朝红
邱青安 石怀涛 石先杰 石李岩 史亚云 宋学官
孙兴悦 童哲铭 万志强 汪宗太 王李迪 王李冬
王李晗 王李磊 王李龙 王李攀 王庆华 王润梓
王李涛 王先芝 王晓刚 王晓天 王泽群 魏鹏飞
魏李喆 吴李蓓 吴德慧 吴建国 吴峥涛 夏侯唐凡
夏唐斌 肖李蜜 谢朝阳 辛李格 邢金朵 熊芬芬
杨李彬 杨李军 杨乐昌 杨李强 阳李勇 叶雪荣
叶正梗 勇李珩 于荣刚 员婉莹 詹振飞 张德权
张生鹏 张胜鹏 张书锋 张小玲 张益鸣 张李哲
张子剑 赵李博 郑小虎 周李笛 周李奇 周李通
朱明亮 朱顺鹏 朱文金
INVITATION
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中国 西安 陕西宾馆
(西安市雁塔区 丈八北路1号)
大会特邀报告
分会场
分会场1
动力学载荷与力学环境技术
主要议题:
动力学载荷分析、测试与识别技术
动力学响应分析与预示技术
飞行器装备全寿命周期力学环境(振动、噪声、冲击)条件设计技术
基于损伤分析的耐久性试验条件设计与验证技术
先进振动、噪声、冲击试验模拟技术与设备
力学环境防护与抑制技术
分会场2
高性能可重复使用火箭
主要议题: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结构强度与试验技术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复用性能评价体系
结构静、热强度理论分析、试验与仿真技术
结构动强度理论分析、试验与仿真技术
结构热强度理论分析、试验与仿真技术
复合材料结构跨尺度强度评估技术
健康监测技术
分会场3
飞行器载荷环境与响应分析
主要议题:
飞行器数字化与仿真技术
外激励精细化表征技术
动静载荷设计方法
声振环境预示方法
冲击环境模拟技术
动力学响应与优化设计方法
分会场4
实战化数字化验证技术
主要议题:
实战化的基本理论
实战化环境分析
实战化与可靠性
实战化试验验证考核方法
实战化与试验鉴定
分会场5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
主要议题:
系统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统计
可靠性数学
可靠性设计
不确定性量化
软件可靠性
分会场6
退化机理与失效物理
主要议题:
力-热-化、腐蚀-老化等多学科退化机理
加速退化机理
疲劳损伤机理
复杂系统多层级关联失效物理
分会场7
可靠性试验与仿真
主要议题:
可靠性试验理论与方法
复杂综合环境等效模拟理论与再现
可靠性加速试验理论、模型与技术
可靠性试验验证与评估
模型V&V
分会场8
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
主要议题:
自主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
混合智能诊断与预测技术
数据处理与多源信息融合
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
分会场9
可靠性工程应用
主要议题:
工程装备系统
电子信息系统
量子系统
智能系统
生命系统及新兴系统
分会场10
可靠性前沿与新兴技术
主要议题:
人工智能
多源数据融合
数字孪生
云计算
物联网等共性支撑与新兴技术
分会场11
“未来之星”——研究生专题论坛
注:为了传承强度、环境与可靠性领域的学术精神,激励年轻学生参与专业创新发展,会议特别设立了“未来之星”研究生专题论坛,并将评选优秀报告。
报告要求
大会特邀报告,每个报告时长30分钟;
分会场邀请报告,每个报告时长20分钟;分会场交流报告,每个报告时长15分钟;
报告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9月12日。
注:本次会议为公开级,所有材料均需提供本单位保密审查证明。
INVITATION
会议报名及缴费
会议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参会回执。若申请作分会场学术交流报告,请在回执中勾选相应的分论坛,并填写报告名称,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9月14日。
会议期间统一安排食宿,住宿费用自理。如需住宿,请勾选住宿需求,享受协议优惠价,截止日期:2025年9月10日。
注:房间价格:
498元/间(含早)(18号楼)、
350元/间(含早)(12号楼)。
住宿酒店:西安 陕西宾馆(西安市雁塔区 丈八北路1号)
参会人员请扫码进群,会议相关事项将在群内通知。
会议缴费
8月31日(含)前缴费:普通代表2200元/人,学生代表1200元/人;
8月31日后缴费:普通代表2500元/人,学生代表1500元/人。
本次会议由湖南星合科技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代为收取会议费,可选择对公汇款或扫码缴费方式。
(1)对公汇款
户 名:湖南星合科技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税 号:91430102MA4TE41H3M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湘湖街道展览馆东路顺丰楼402号
电话号码:13907315747
开户银行: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霞支行
银行账号:810000275362000001
(2)扫码缴费
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会议缴费。
INVITATION
联系方式
会议联系人
韩 丽 138 1025 0150
于荣刚 138 1178 1406
阳 勇 137 7816 2016
龙湘云 183 7318 5732
王泽群 156 8255 1763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湖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2025年9月